為什么選擇Pate-de-verre?
2017/12/08
在開始的學習,我的創作基本心理,有很明顯的中國風格模式,我所有的觀察和學習,幾乎有一定的雕塑性傾向,既然是雕塑,準確和自由的創作空間,讓我很自然地選擇了was-lost casting,也是為什么想學Pate-de-verre的原因,因為,在大致上,Pate-de-verre幾乎等于was-lost casting。
我從來不知道這個技巧這么復雜,差一點就作不下去。
琉璃脫蠟鑄造法(Pate-de-verre)是琉璃藝術的制作技法之一,在其主要的過程中,所需的耐火石膏模是經由蠟膜加熱后脫除取得,再經由琉璃原料鑄造而成為琉璃作品,故名"脫蠟鑄造"。此技法的優點是可以極精美細微地呈現作品的細節,無限拓展琉璃的創作空間。
十九世紀,法國以"水晶粉脫蠟鑄造"重現三千多年前古埃及失傳的脫蠟鑄造技法,新藝術(Art Nouveau)時期,這個技法被推動復興,技術的革新促成了整個歐洲的琉璃創作煥然一新。
根據目前出土的文物證明,中國在漢代就已嫻熟這個技術,但漢朝以后就失傳了,成為中國工藝史上斷線的遺憾。直到1987年,琉璃工房以復興中國琉璃藝術為已 任,將幾乎被遺忘的脫蠟鑄造法,重新延續,中國琉璃自此展開新的藝術旅程,因為如此,今日華人地區超過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,也同樣使用這個技法。
琉璃脫蠟鑄造法的工序十分復雜,需經過十二道工序方能完成一件作品,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任何失誤,否則易使作品碎裂、或產生不規則氣泡或雜質。
分享給朋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