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,
因為琉璃工房而存在

1987年,表演藝術家楊惠姍、導演張毅于臺灣淡水,
創立了華人世界的第一個玻璃藝術工作室“琉璃工房”;
選擇中國漢代對玻璃的稱呼──“琉璃”,
歷史給予甚少的記載,根據出土文物證明,
Pate-de-verre脫蠟鑄造技法在漢代就已成熟,
但隨后失傳,成為工藝史上的遺憾。
除了民族文化的使命感,更希望華人的現代琉璃藝術,
能擁有屬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。
因為琉璃工房,
琉璃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定義,
今日華人地區已有超過數百家的琉璃工作室。
為什么不是Crystal?art glass?
就要叫琉璃,LIULI。
“彩云易散琉璃脆”的琉璃。
“身如琉璃,內外明徹”的琉璃。

擁有多元文化創作
琉璃工房、LIULI PLUX 觀念佩飾、LIULI LIVING 生活美學,
以及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。
榮獲DFAA 亞洲設計大獎Total Solution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品牌
德國 iF大獎和紅點設計獎、文創精品獎、臺灣精品獎、百大品牌
全世界至少有百位國家和地區領導人,接受過作為外交贈禮的琉璃工房作品。
第一個進入奧斯卡殿堂的華人藝術品,艾美獎的禮籃,金馬獎頒獎盛典獎座。



